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地市 > 洛阳 > 正文
十大战略深度看丨让机构编制工作为改革赋能助力
2022-11-13 18:48:45 来源: 洛阳网
关注河南热线

机构编制工作在加强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建设、深化机构改革、优化党的执政资源配置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机构编制工作在加强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建设、深化机构改革、优化党的执政资源配置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在河南,对事业单位从里到外进行了一次重塑性改革、整体性优化、系统性再造,党的领导全面加强,治理效能明显提升,发展活力有效激发。

在河南,“减县补乡”推动干部带着编制下沉基层工作,在编制总量不增的前提下,存量编制和人力资源得以盘活,基层工作力量得到充实,基层治理效能得到提升。

“我们坚持把主责主业与服务保障‘十大战略’有机结合、深度融合,聚焦破解重点领域体制机制问题,以改革的精神、攻坚的干劲,实干担当、靶向发力,有力推动省委部署的重大改革任务落实落地。”省委编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让“事”与“业”相匹配

9月1日,《河南省科学院发展促进条例》正式实施,省科学院将建立以首席科学家为核心的科技创新组织管理制度。

将省科学院嵌入中原科技城260平方公里创新热土,核定事业编制3000名,打造基础学部、产业学部、未来学部……从去年隆冬揭牌至今,随着各项工作扎实推进,“规划图”正在变为“施工图”。

“盘活用好沉淀的和低效配置的机构编制资源,把该减的坚决减下来,该加强的大力加强上去。”省委编办相关负责人说。重塑职能体系、重塑资源布局、重塑行业领域、重塑服务能力、重塑体制机制,才能推动事业单位更好适应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新使命、新任务、新要求。

今年10月,“河南省十大地质成就”新闻发布会上,河南省地质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祝英普开门见山介绍了地质系统重塑性改革确立的“一局一院一集团”新架构,称“改革模式为全国同行提供借鉴,改革成果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改革更加有利于推动科技创新,也更加有利于激发发展活力。据统计,今年1—6月份,尽管受疫情影响,全省地质系统生产增加值、利税总额、签订合同额均实现同比增长,发展质量明显提高,下半年发展后劲充足。

“员工的收入福利跟效益直接挂钩,一下子有了危机感”“机构合并后,人员、技术、资源都可以共享,好多项目都能做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是改革含金量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推进过程中不变的价值指向。

乡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让“权”与“责”相对等

国庆节前,新野县沙堰镇焦店村村民梁瑞兴,在镇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拿到了新办的营业执照。

“在大厅只用拿着身份证,在机器上一放一点,不到5分钟证就办出来了!”在他印象里,以前办个营业执照,整个程序走下来少则半月、多则一个月。

沙堰镇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是我省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增强基层服务能效的一个示范点。目前,已有195项乡镇办理(代办)事项进驻该中心,涉及民政、社保、公安等14个行业口线,实现了企业、群众办事“一站式办结”。

全省层面,在充分调研、会商后,一套既符合乡镇赋能需要,又与乡镇能力匹配的确权、放权办法也已成形,科学化、规范化设置乡镇机构,加大力量下沉。到目前,“减县补乡”的编制已达7万多名,从机制、从力量上全面提升乡镇的综合能力。

“45名市直干部下沉到我们这个偏远山区的乡镇工作,可解决大问题了!”太行深山区的辉县市沙窑乡负责人高兴地说,这次下沉的干部比该镇机关原有人数还多,一举终结了长期以来工作多、人员少的窘境。

今年4月底,辉县市全面启动“减县补乡”工作,在保证全市总编制不增加的前提下,通过岗位竞聘、编内选调,整合三分之二全市市直事业单位在编差额补贴、在编自收自支人员,共选派1068人“流动”到基层一线工作。

目前,我省正在将改革成果由点及面进一步推广,随着各项改革落实落细落地,将让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让发展更有质量,让治理更有水平。(记者 刘婵)①

责任编辑:hN_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