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地市 > 洛阳 > 正文
每日速读!我市聚焦打好“国花牡丹”牌,延链条、育业态、兴文化、树品牌,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
2023-04-13 09:04:22 来源: 洛阳日报
关注河南热线

编者按:牡丹雍容华贵,被誉为“花中之王”。提及牡丹,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赏花。如今,一朵牡丹早已突破传统美学的观赏价值,优三产、强二产、带一产,成为彰显城市魅力的文化之花、形成完整链条的产业之花、带动群众增收的富民之花。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春日的古都洛阳,牡丹,这朵早已根植中国文化、融入国人生命、象征富贵繁荣的国民之花竞相绽放。此刻,在各大观赏园里,天南海北的人纷至沓来,共赴一场国色天香的春天之约。一袭汉服、漫步花丛,穿越古今、品味文化,“牡丹+汉服”频频登上热搜。

以花为媒,热起来的不只是汉服。当下,牡丹“触网”,电商直播成为盆花鲜切花销售的新渠道;牡丹“入馔”“入饮”“入妆”,开发出琳琅满目的牡丹食品、饮品、化妆品;牡丹“下乡”,在黄河之滨、丘陵旱塬、南部山区,扮靓了河洛乡村,搞活了乡村经济;牡丹更承载着城市形象,走向全国全球,盛开在都市街头、高等学府,让“洛阳牡丹甲天下”品牌更加熠熠生辉……

“月销6000单,销售额70多万元!”在老城区土桥社区,年轻人冀亚男已然是花农们羡慕的“网红”。她从父亲手中接过大棚基地,仅用两年时间,就创造了令村里长辈们刮目相看的业绩。

土桥社区是一个被牡丹带富的社区。几十年来,乡亲们种牡丹、卖牡丹,依靠摸索和科技实现了“花开遂人愿”。今天,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牡丹“触网”颠覆了传统销售模式,迅速实现销量倍增,越来越多的花农已经开始向周边县区扩展基地。

洛阳牡丹走俏电商渠道的同时,也加速走出国门。如今,以国家级出口牡丹芍药种苗花卉质量安全示范区为龙头,神州牡丹园艺等企业的牡丹种苗、鲜切花已实现常态化出口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还是土桥。洛宁县赵村镇的土桥村,地处丘陵旱塬,十年九旱。随着强佑集团进驻,这里已经发展成为洛阳最大的乡村牡丹观赏基地和牡丹芍药鲜切花基地之一,规模有2000多亩。

“别看牡丹婀娜多姿,它还是名副其实的铁秆作物,既抗旱又耐冻。”强佑基地负责人赵柄旭说。企业瞄准赏花、鲜切花、油用三大方向,配套建成了牡丹花茶、牡丹籽油生产线和鲜切花气调库,有效带动了县域发展和群众增收。

牡丹产业“闯市场”,标准制定至关重要。近年,“洛阳牡丹”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凤丹牡丹和牡丹籽油被国家列入新资源食品名录,由洛阳重点参与的牡丹籽油国家标准正式实施,牡丹产业发展迎来新的契机。

走进国家牡丹园牡丹产品展示馆,“一朵牡丹”全花茶在杯中“盛开”,茶香沁人心脾,给人以全新的视觉和味觉享受;牡丹花瓣经特殊工艺处理,与馅料巧妙融合,来一口牡丹鲜花饼唇齿留香;牡丹精油与美妆融合打造的牡丹特色化妆品,也备受顾客欢迎……

牡丹擦亮了城市名片,也激活了文化基因。陶瓷技艺与牡丹文化完美融合的牡丹瓷,让一朵朵牡丹“盛开”在瓷盘上,栩栩如生,屡屡被作为“国礼”登上大国外交舞台。在孟津区平乐社区,乡亲们爱牡丹、画牡丹,在行云流水的勾勒之间,创作出一幅幅吉祥富贵的农民牡丹画,“中国牡丹画第一村”享誉全国。

“洛阳牡丹甲天下,源于文化的传承,更要推动产业的兴旺。”市林业局负责人表示,未来,洛阳将持续聚焦打好“国花牡丹”牌,拉长产业链条,挖掘文化内涵,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真正让牡丹产业“香飘万里”。

责任编辑:hN_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