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地市 > 洛阳 > 正文
全球观察:我市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
2023-03-01 09:18:21 来源: 洛阳日报
关注河南热线

非遗进景区、非遗变身文创产品、非遗融入乡村旅游……如今在洛阳,非遗与旅游不断融合发展。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发布《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要求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非遗与旅游的融合,不仅增强了游客的文化体验,也为非遗“活”起来开辟了新路径。

非遗进景区 美景添“新花”

“汝阳刘”毛笔制作绝技、雕叶为画的左丘叶雕、笛箫漆艺坊的传统民俗乐器体验……近日,在洛邑古城景区,不少身着汉服的游客穿梭于古色古香的街巷,赏非遗、品文化。


(相关资料图)

“一支‘汝阳刘’毛笔要经过分毛、脱脂、去绒、装毛、齐毛等工序,才能制作完成。”在景区“汝阳刘”毛笔店内,传承人正在介绍毛笔制作技巧,娴熟的手法与精湛的技艺引来不少游客围观。

如今,多项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汇聚于洛邑古城景区,吃、穿、用、玩应有尽有,让游客在认识非遗的同时,走近非遗背后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更为直观地感受河洛文化的魅力。

“已有20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驻景区,实现了‘用园区涵养非遗,以非遗浸润园区’的非遗旅游融合发展目标。”洛邑古城景区相关负责人说,非遗项目进驻景区,不仅为景区增添了活力,也让更多传承人既能发扬光大手艺又有经济收益,实现了非遗的活态传承。

加快融入旅游 非遗“活”起来

初春时节,走进洛宁县罗岭乡花树凹村,以陶缸、三彩为基础的创意作品随处可见,俨然乡村艺术公园的模样。

这里曾是缺水少电、行路艰难的偏远山村。2015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馆长郭爱和带领团队来到这里,依托三彩釉画烧制技艺等非遗项目,创作釉画、陶碗等艺术作品,与村里的老建筑、老物件相融合,并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让这个小山村成为三彩艺术点缀的3A级景区——洛阳三彩国际陶艺村。

“非遗只有走进生活,才能拥有更强大的生命力。”郭爱和说,非遗保护与传承,是以当代生产、生活为中心的文化实践,只有让非遗通过再现、再造、再生,走进现代生活,融入现代旅游,才能真正实现保护的价值。

各类非遗文创产品,也逐渐在旅游市场收获了更高关注度。在孟津区朝阳镇南石山村,街道旁、农家小院的屋脊上,随处可见精美的唐三彩摆件。该村将唐三彩烧制技艺与现代潮流相结合,开发出“唐宫夜宴”“卡通十二生肖”等特色文创产品,不仅让非遗“活”了起来,也让村子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

将非遗与文创产品研发结合起来,打造“洛阳三彩”“平乐牡丹画”等特色文创产品;将非遗与古村落保护结合起来,形成爱和小镇、青铜器小镇等非遗特色小镇;将非遗与研学旅行结合起来,策划推出“文明之源,根在河洛”等旅游线路……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动“非遗+旅游”融合发展,衍生了不少新业态,促进“老树”发“新芽”。

做好融合文章 实现“1+1>2”

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古都,洛阳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灿若繁星,丰富的非遗文化怎样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实现“1+1>2”?

业内人士建议,在“非遗+旅游”的融合发展中,可对标旅游产业发展的新业态,注入非遗元素,如“非遗+研学”“非遗+康养”“非遗+文创”等,打造新的非遗旅游业态和体验项目,丰富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方式。

此外,还可针对有文化旅游需求的人群,打造特色鲜明的非遗主题旅游线路、非遗小镇、非遗传承体验设施等,并将更多时尚、科技等元素融入非遗旅游开发中,将非遗资源转化为可感受、可体验的旅游产品形态,推动非遗旅游产品不断升级,提升非遗旅游的吸引力。

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规划设计以河洛非遗项目、河洛文化遗址作为支撑点的专题特色旅游带,打造行知古今、洛阳八大关、河洛非遗行、思想闪耀之旅等系列旅游线路,推动自然风光类景区与非遗深度融合,持续推进爱和小镇、杜康小镇、三彩小镇、青铜小镇等非遗小镇建设,推动非遗与旅游高质量深度融合发展,更好地激发非遗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责任编辑:hN_0128